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帶來的挑戰,我國已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、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。文章從當前國內外碳達峰、碳中和形勢和我國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進行展開討論。
本文從地質生態環境行業角度,結合藍綠工程、低碳土地整治、綠色建筑以及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特點,提出相應的減排固碳的措施和對策。
工業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,也是我國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領域。園區作為工業企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單元,既是區域經濟發展、產業調整升級的空間承載形式,也是我國構建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格局、貫徹落實“雙碳”戰略的關鍵落腳點。
氫能產業是面向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,需要充分發揮我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能源體系優勢,堅持系統思維、久久為功,力爭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占據主動、贏得先機。
將碳達峰、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,進一步豐富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要求,彰顯了碳達峰、碳中和工作的戰略定位和重大意義。
中機院匯總零碳劃20大重點內容:建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監測評價機制;健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組織協調機制;完善能耗“雙控”和非化石能源目標制度;建立健全綠色能源消費促進機制;完善工業領域綠色能源消費支持政策
在西部地區落地綠色產業,打造零碳產業園,可解決新能源生產與消納的錯位問題。打造以零碳產業園為核心的綠色工業體系可進一步升級中國產業,為人民綠色生活創造條件。
為保證“雙碳”目標的實現,應大力加強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及配套技術、煤電行業低碳轉型路徑以及碳捕集、利用和封存等關鍵技術或規劃問題的研究。
梳理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,分析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減排潛力,對“雙碳”背景下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的中長期發展愿景進行展望,并對近期的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發展以及規?;_發利用重點進行分析。
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具有安全性高、電力品質高、儲能規模大、可雙向連接電網的優勢,在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戰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,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將發揮中堅作用。